对话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政坛诗人”的多元视野

责任编辑: xiufa8.com

体会一个人的品位与视野,一方面是看他的气质谈吐与行事风格,一方面也可从其所拥有的家居藏品一探究竟。前者是靠广泛阅读和历经世事所沉淀的学识与阅历,后者则叙述着主人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坚持千里赴约去做面对面的人物专访,与这些在其所处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对话,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神奇能量场。在巴黎拜访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的家并和他交流艺术收藏与文化外交的过程,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的阅历与智慧所铸就的魅力。

在很多人眼中,德维尔潘是一位具有贵族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印象甚至远远早于他在2005至2007年任职希拉克政府法国总理期间。不少人是在德维尔潘还担任法国外交部部长、并于2003年在联合国发表著名反伊战演讲时,就曾领略过他的魅力。出生于北非摩洛哥的德维尔潘自幼便随父母在委内瑞拉、美国等多个国家居住和生活。80年代他出任外交官一职,被派往华盛顿与新德里。90年代初担任了法国外交部在非洲事务方面的高级顾问。2008年离开政坛后,德维尔潘回归法律和商业咨询事业。

这位曾被称为“政坛诗人”的法国前总理与文学和艺术亦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编著过多部政治评论、文学书与诗集,并且从还年轻时就开始收藏艺术,与赵无极、皮埃尔•苏拉热(Pierre Soulages)、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著名艺术亦是好友。在2020年,他与儿子潘雅德(Arthur de Villepin) 在香港成立了一间“以藏家为中心”的画廊Villepin Gallery。

走进德维尔潘位于巴黎凯旋门附近的家,也能感受到其儒雅低调却饱览世界文化的艺术品味——大幅的安塞尔姆•基弗作品挂在走廊、餐厅与客厅最醒目的位置,会客厅窗边两幅赵无极的作品与窗外巴黎的美景相应成辉,书架上还摆放着许多件非洲土著艺术雕塑作品。德维尔潘个人藏品的核心主题围绕着“记忆”与 “历史” 展开,每件藏品都反映着他的经历和世界观: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差异,通过走向世界去理解自我文化,并去探寻高于个人与国家利益之上的普世价值。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作品“Black Crown”(2005)

“游牧式”的成长经历培养出普世价值观

德维尔潘的童年时光在“去殖民化”前的摩洛哥与委内瑞拉度过,随后他又同父母一道搬去了澳大利亚生活。风景宜人、民风淳朴的委内瑞拉在年幼的德维尔潘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他记忆的最深处却还是当地社会所遭受的不公与极度的贫穷。20岁的哥哥因病早逝给尚且年幼的他留下了心理阴影,这些悲伤的过往让德维尔潘深知生命之重,也让他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愿意为公共服务事业而倾注心血。 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后, 德维尔潘水到渠成地成为了一位行走在不同文化间的“沟通者”。

提到“游牧式”成长经历,德维尔潘说自己最能深切感受到身处各异文化背景下的“局外人”(Outsider)这一身份状态。正是这份“与众不同”,让德维尔潘更容易以观察者的角度去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核心精神与其独特的价值点,从而影响到他从政期间在执行法国对外政策上所秉持的个人与国家利益需要位于传递普世价值观的共同利益之后的大原则,这些普世价值包括平等、和平以及对全球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在德维尔潘看来,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的利益总还是有局限性的,能在世界格局的变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寻找到共同利益点,并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跨国合作,需要一些想象力,也需要时间去建立信任。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个体需要怀抱开放性的心态去了解对方——当我们更了解某人某事后,才能有机会发现共同利益点与相似之处,也才有机会去做一些过去未曾想象的事。自幼体验多元文化的德维尔潘还认为,许多时候暴力源自对丧失权利与利益的恐惧,教育、艺术与文化交流是消除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恐惧感与不信任、从而促进和平的途经 。

走向世界才是深入理解自我文化的方式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自年轻时就开始收藏艺术品,他的藏品是自己人生路的写照:从在德里担任外交官时起,通过游历Odisha、Madhya Pradesh等地的古庙了解印度文化,并收藏来源于印度两个主要宗教部落Bastars与Khonds的铜器,到后来相识留法中国艺术家赵无极并与其结下深厚的友谊。

德维尔潘认为收藏是一件富有乐趣的同时也十分“危险”的事:“你会因为收藏而改变自己。”但收藏能够驱使和鼓励一个人走出自我的经验与认知局限去冒险、结实新人并收获意想不到的友情,开辟更加广阔的一片天地。

德维尔潘透露,他初到华盛顿担任法国驻美国大使馆信息与新闻处主任时,在那里的社交圈正是通过艺术建立起来的。 一次在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大型高更展览上,他曾有幸结识《华盛顿邮报》的先驱出版人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两人相谈甚欢并发展出深厚的交情,格雷厄姆女士之后便陆续给德维尔潘介绍了许多跨越政、商及艺术界的资源。

在德维尔潘看来,艺术收藏在于建立藏品的统一性,收藏可以使人们看出藏家的经历与思想的进程,这是在美术馆和画廊等场所内看不到的。艺术收藏承载着藏家的责任,其最大的价值呈现在于传承—— 在家庭范围内知识的传承,以及拓展到更大的社会与国家范畴,衍生为文化的传承。这也是德维尔潘在香港与儿子潘雅德将画廊定义为“收藏家为收藏家而创立”的画廊的主要原因——让藏家们从艺术家的角度去接触与感知艺术,通过举办座谈与学术分享会等“沙龙式”交流活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藏家们,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深入历史、扩散思维和碰撞多元文化思想。

艺术收藏对文化起着传承作用,德维尔潘认为纵向回溯古今、引用历史之鉴和横向探索世界、吸收多元文化都是找寻自我文化独特之处的方式。讲到回溯古今,德维尔潘强调唯有深入了解一件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才能抓住作品的精髓与气韵,许多艺术家亦是通过致敬历史来探索自我。 德维尔潘收藏的赵无极作品就是这样的例子,他对赵无极有着独特的偏爱,不仅曾撰写过一本关于赵无极的画册,其在Villepin画廊策划的开幕首展也从“友情与融合”的角度去回顾这位艺术大师的作品。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与赵无极的作品“07.05.2022”(2001-2002)

提到家中客厅中挂着的一幅醒目的赵无极作品“07.05.2022”,德维尔潘透露那幅作品创作于2001年末至2002年初,正值美国911创伤疗愈期,画的两侧有柱子般的形状,象征着希望之光。艺术家借这幅作品向马蒂斯(Henri Matisse)在1914年创作的作品“Window Door At Collioure”致敬,那幅画的中间也有一团黑色,两边则是两道光,整个画面仿佛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彼时正值一战开始,人们并不知道世界会走向何方。在赵无极眼中,那是20世纪意义非凡的一幅画。了解了这个故事,人们才会真正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抓住了历史的一瞬。

赵无极对德维尔潘最大的启发,是艺术家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与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和原创性,而经历了解德库宁、马蒂斯、莫奈这些西方艺术家的漫长过程。“他通过去走向世界, 才成为了一位中国的艺术家。”

赵无极作品“Les Jardins de la Lanterne”(2006)

走向世界是了解自我文化的方式,这就是私人藏家与国家在尽到文化传承的责任中建立美术馆与基金会的重要性——向世界推广自己的文化、向国民展示世界的文化。

在谈话中,我们都很赞同一个观点:当某种文化懂得利用外来输入来巩固自身时,它就会变得更强大。这便显示了文化融合与通过文化外交活动去建立软实力的重要性。当然,这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与文化政策都息息相关。以法国为例,国家政府在艺术文化项目、公共文化机构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参与度较高,甚至多届法国总统都曾在其任期内为国家兴建了新的博物馆,例如乔治•蓬皮杜建设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密特朗发动了对整个法国文化体制的改革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提出“大卢浮宫”计划; 希拉克则兴建了国家凯布朗利博物馆,用以展出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亚洲的异域民族文化与原始艺术收藏。

在法国的文化外交政策上,法国人深知到其新中产阶层对文化产品与项目有极强好奇心与接受度的国家去进行文化布局的重要性——譬如,法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签署政府间的协议,推动建设了阿拉伯世界的首个国际性综合博物馆阿布扎比卢浮宫。法国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参与了沙特Al Ula 地区的文化艺术复兴建设并输出资源对当地人民进行培训的西方国家。而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位于上海的西岸美术馆建立的战略合作也是业内突出的案例。

德维尔潘提到,中东一些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会拨备大笔资金与外国建立文化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外来项目从而增强国民的文化教育,他还表示,在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上,私人与企业赞助者的位置和政府一样重要。中国一向非常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非洲的最大投资国,德维尔潘却认为扶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并通过展现社会责任心来增强企业对外影响力与国家软实力都格外重要,这是许多出海的中国公司尚未意识到的。企业的形象和实力并不仅表现在进入新的市场建立分支机构,更重要的是展现在对于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的兴趣之上,这样企业才会更容易在新的国度和社会中被认知与接受。出海的中国企业应该考虑将支持投资国的文化纳入发展战略的范畴之中,通过赞助艺术项目去构建社会责任心,增强在软实力方面的影响力。

不过,德维尔潘也认为,文化与艺术的发展确实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条路上最需要的更多是时间与耐心。

直视欲望却也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之美

与德维尔潘访谈时他刚刚度假归来。了解到他的成长深受“垮掉的一代”这一二战后一群作家开放的、意在探索与影响二战后美国文化与政治的文学运动与嬉皮文化影响, 我很好奇讲求“Joie de Vivre”(生活之乐)的法国人究竟如何看待人的内在驱动力。

德维尔潘表示,法国人懂得如何应对“时间”,时间与速度、效率无关,而是花时间去享受生活以及深入地了解他人,将每一天当作特别的一天对待。但他也表示,“Joie de Vivre”并非从天而降,只有靠努力才能获得生活之趣。 而驱动他努力的正是他的激情,激情是非常强大的赋予人能量的要素。 德维尔潘说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但却是激情在驱动着他做一些必须做的事,欲望与激情能够给人很大的能量,有激情才能忘我投入。

然而,了解自我的激情所在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留意不要把着眼点只局限于自己。“专注自我并不是获得美好人生的捷径,分享与放开思想,并为自己坚信的某些事与公益事业做些忘我的事才是。” 德维尔潘如是说。

专栏《毕加索与单身女孩》以生活在国际都市的华人女性个人视角,观察文化艺术领域的热点事件、解释“破圈”的文化现象、对话业内领军人物。作者王陆宁(Luning Wang)现居伦敦,从事文化艺术咨询。个人公众号:毕加索与单身女孩

文章编辑: xiufa8.com

秋意渐浓,家居业的“金九银十”来了吗?

郑静:消费者与传统家居行业之间,曾经存在相对稳定的供需周期,但随着消费模式的变化,双方的关系也在转向新的平衡。

如今航空业“最卷”的部分,是头等舱的菜单

德雷克: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航空公司希望通过精品飞机餐吸引高端乘客,从“无限畅吃鱼子酱”到“声波调味”,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方案真能奏效吗?

超级富豪们为什么热衷于收购足球俱乐部?

库柏:富人被足球吸引的动机仍然受到普遍误解,有时甚至被富人自己误解。这些人没有他们自己以为的那样理性。

孤独2022

范庭略:我们都在这一年收到了孤独这份奇怪而难忘的礼物。疫情让孤独感像潮水一样的漫进了生活。

MYTHERESA全球CEO:我们想把中国设计师推向世界

薛莉:奢侈品电商MYTHERESA发现,销售额的35%是3%的客户创造的。他们为头部客户定制了私人服务,并赢得了忠诚度。

新中式家居设计简史:从小众审美到大众需求

郑静:“新中式”家居代表更为包容的生活方式,它不排斥各种西洋式的陈设,也能收编禅意、侘寂等小众的审美。

新冠后的社会:健康是头等大事

库柏:预防胜于治疗。在公园和游泳池上省钱、却得在糖尿病治疗上花更多钱的做法将越来越行不通。“后疫情大政府”时代将成为新常态。

理想城市:19世纪的城市+21世纪的改良

库柏:20世纪对城市来说糟透了,堵车、混凝土大楼以及通勤让城市变得丑陋且没有生气。追求现代性不一定能令城市更美好,创新者应学会谦卑。

临海之滨的“渔我所欲”

范庭略:浙江小城里的一场民间厨艺比赛,不仅是一次寻味之旅,也让人们看到美食成为城市名片的可能性。

复苏后的城市如何更好地管理空间?

库柏:城市不仅仅是回来了,而且变得更大。不妨把今天的城市想象成一个拥挤的公寓,我们必须善用每一平方英寸地皮。

和谭荣辉追寻“松露之味”

何越:翻译华裔名厨谭荣辉与其好友皮埃尔合著的《松露之书》,我学习到了这一珍稀食材在欧洲如何从籍籍无名走向美食殿堂的历史。